离开学校后,我是如何安排学习的?

教室最后一堂课的下课铃响时,没人提醒我们这才是学习的起点。没人再给你排课表,没有考试大纲划重点,更不会有老师催交作业。当你在网上搜索”怎么自学”,各种信息扑面而来——这就是成年人要面对的学习现状。

过去管用的学习方法突然不灵了。很多上班族把学习搞成了受罪:读和工作无关的教材,逼自己看完难懂的专业书,在付费课程里来回折腾。最后发现,这种硬学不仅耗时间,还耽误了真正要提升的东西。

管用的学习要从当下的需求出发。比如你是技术经理想升总监,与其泛泛看管理书,不如先搞清楚新岗位要什么能力:结合自身的情况,是缺战略规划经验?还是得提高跨部门合作能力?找准短板再选资料。比如你要学会给团队定策略,指方向,研究《好战略,坏战略》这类实战指南,把书里的管理方法用到实际工作中。

学校没教的理财、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关系到生活幸福的课更得补上。《金钱心理学:财富、贪婪和幸福的》让我明白,好的投资策略不是赚最多,而是能睡安心觉。处理人际关系也要专门学,从《非暴力沟通》到职场合作技巧,这些本事直接决定你的日常情绪和生活质量。

既然不在学校了,就没必要按部就班的学,放开手脚。我学写作时试过一本大家都推荐的书,结果被专业术语搞的很懵。后来用《卡片笔记写作法》,把零散灵感记在便签上再拼成文章,反而越写越顺手。自己安排自己学习的好处就是可以学的更加灵活,更加潇洒。

智能工具让学习变简单了。碰到难懂的概念就让大语言模型用打比方的方式给你换个简单的角度解释,准备汇报时请它模拟听众提问,学新技能时让它制定练习计划。这些工具就像专业顾问,随时给学习提供实用帮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试Coursera里的《Accelerate Your Learning with ChatGPT》。

学习本来就不该遭罪。当你把学东西当成认识自己的过程时,每次进步都会更有成就感。现在就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出发,路上自然能收获该学的本事。